要成功獲得新的工作機會,面試時的表現當然非常重要,但倘若你連與招聘人員見面的機會都未有,又如何向對方展現你是該職位的最佳人選呢?
除非你是打電話或親身約見,否則不論是直接申請工作,還是透過人力資源中介申請,一般都是於網絡寄發履歷予對方,讓其決定你是否值得安排約見。換言之,你的履歷某程度上是獲得新工與否的成敗關鍵。
相信大家多少都有廣發履歷後卻石沈大海的經驗,除了個人工作經驗、上班日子、薪金等條件與僱主要求的不相乎外,有否想過是履歷的內容編排不當令你白白錯失一次面試機會?
當然於履歷上會觸犯的錯誤多得不可能一一盡錄,但我們可將它們分為三大類,按照其名稱將它們稱作「3C 法則」。
Content ( 內容 )
這個法則很好理解,主要針對求職者的用字問題。拼錯字、語法錯誤、用字不精準、內容重覆累贅、欠缺重點等都是履歷中的常犯錯誤,會嚴重打撃履歷的價值。所幸的是要解決此問題並不困難,現今網絡上有海量詞彙及例句供求職者參考,只需多花心思時間作比對檢查即可。
另外,在編寫以住的工作經驗或內容時,宜將結果量化,例如若舉辦過展覽會,那活動期間招待過多少位顧客?若曾參與管理銷售,於多久的時間內銷售額獲得多少提升?這些具體的數字有助加強僱主對你的印象,亦能間接證明你的工作能力。
Context ( 脈絡 )
第二項法則取決於履歷的資料編排,它主導著履歷帶給僱主的整體觀感。
履歷的脈絡編排沒有既定公式,主要視乎求職者的個人經驗而定:例如初出茅廬的畢業生,其履歷內容可著重於學業成績、獎項、義工、課外活動、個人興趣等項目,相反若是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作職人士,則應將重點放在其工作經驗及成就,其他資料輕巧帶過即可。
一般而言,學歷及工作經驗等資料都是按時間降序排列,即是離現在越近的排得越前,離現在越久遠的則排得越後,方便僱主查閱。
Connection ( 連結 )
如果見到你的履歷有六頁長,相信很多僱主第一時間都會關上這份檔案。雖然你可能擁有極豐富的工作經驗,但並不表示對方有閒情一一細閱。控制履歷中展示的內容是重要的一環,一般建議將資料控制在一頁或不多於兩頁的範圍內,因此若求職者有太多的工作經驗,便需精心挑選只與申請職位有關的內容以減少篇幅。
除履歷內容的長度外,相信薪金的開價亦令不少人感到頭痛。面對這合個問題,有人會到網絡上尋找市場價格,再按情況調整開價;有人則找持牌人力資源中介幫手,因為他們會直接與僱主一方交流,比較能夠掌握決定職位薪金的因素,例如市場供求情況、能力要求、求職者有否相關經驗、招聘的緊急程度、公司文化等等,為求職者爭取較佳待遇。
不斷改進 CV 宜多作參考比較
履歷中常見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上三個範疇。求職者可參考網上大量的免費範本多作比對,亦不妨向朋友或教學機構的資源中心請教。另外,現時香港亦開始流行專業的履歷代寫服務,你的履歷將由從事人力資源的在職人士代為整理及重新編寫,相比之下更節省時間之餘,成品質素也較有保證。